商界奇女子秋云:时刻归零

    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 2013-12-26 15:31 浏览 人次

     

    人物介绍:

    秋云,原名杜汉云。曾当过搬运工、保姆,踩过三轮车,卖过水果,做过乡村老师、接线员……她创办的国内首条公益热线——“秋云倾心热线”,已接待海内外来电、来函、来访100余万次(封);她创办的婚介公司,让数万对有情人终成眷属;她捐建的“秋云希望小学”,使6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。她曾先后荣获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、“中国十大女性新闻人物”、“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特别奖”等殊荣,并受到胡锦涛、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    《家人》 记者/张磊 罗晓

    生活从一架板车开始

    秋云无疑是个传奇,但她的传奇,从苦难开始。

    1970年,秋云出生在武汉。刚出生不久,她的眼睛就被消毒水感染,因未及时治疗,导致右眼完全失明,左眼视力仅剩0.01。“瞎”了的她在家里很不受待见,唯有母亲护着她。

    童年的秋云没有进过幼儿园,更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,好心的街坊们建议她上盲校,可倔强的她却默默坚持着自己近乎绝望的信念:“我不是瞎子,我要上学……”1979年9月,秋云终于迈进了校门。老师让她坐在第一排,可她还是看不清黑板,于是,她每晚都花三四个小时将第二天的内容牢牢记在心里。整个小学,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

    初二那年,父亲心脏病加重,姐姐离家出走,养活家人的担子一下就落到秋云肩上,15岁的她不得不辍学回家。

    回家后,秋云想支个摊卖汽水。母亲想都没想就反对:“汽水厂离家几十里,一箱汽水几十斤,你怎么搬?”“你给我买辆板车,我用板车拉啊。”母亲还是不看好,“你连走路都不方便,还拉车?”

    不服气的秋云找到做木匠的大哥,和他一起做了一架板车。

    第一次去汽水厂,贪多的她一口气往板车上搬了13箱汽水,然后高高兴兴地往家拉。才走不到100米,她就双脚无力了。可货没法退,她只好把板车上的绳子套在肩膀上,倾着身子使劲拉。汗水混杂着泪水,瘦小的她只得一步一步往前挪……

    下午2点从汽水厂出发,到古田一路的电影院,已经是晚上9点。正赶上电影散场,电影院门口挤满了人,见她拉了一车汽水,便问:“小妹妹,汽水卖吗?”“卖啊。”不一会儿,她的板车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。她没想到,13箱汽水520瓶,竟然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。

    她兴奋地拉着空板车回到家,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将所有的钱掏出来算账。这一算,她惊呆了,除去破损,净赚21元。“那时,母亲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50元。”

    那几年里,秋云不仅学会了拉板车,蹬三轮,摆水果摊等,还炼就了一个个如“仙女散花”、“飞车”、“摸钱”、“摔不倒”等生存绝技。小小年纪的她,俨然已成了万元户。更可贵的是,无论每天多忙、多累,她都要抽出几个小时来自学。

   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

    有了钱,秋云最想做的事就是治好眼睛。1990年,她听说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能治好她的眼睛,就带着钱去了北京。然而,排队3天,得到的诊断却是:“你先天小角膜、瞳孔萎缩,还患有白内障、青光眼。目前,除了配专用眼镜对视力进行矫正,就算到月球上都治不好了。”她绝望了,跑出医院,在大街上狂奔,眼泪喷涌而出。那一刻,她甚至想着被飞驰的汽车撞死算了,偏偏上天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。绝望中的她又打算去长城,“如果在长城上纵身跳下,让生命消失于青山之间,也是一件美事。”

    走在长城脚下,一个头发花白,满脸胡须,哼着歌儿调石膏粉的老头引起了秋云的注意。只见他把调好的石膏粉倒入模具里,不到10 分钟,就做出十来个存钱罐。她立马来了兴趣:在武汉街头摆摊卖这个肯定挣钱!她把来长城的初衷抛到九霄云外,蹲在地摊前学起来。

    如果说老大爷是秋云的“救命恩人”,那在海南遇见的俊杰则是她人生的伯乐。

    1993年,秋云随着去海南淘金的大军来到海口,找了份扫大街的工作。一天清晨,一个人突然连人带轮椅翻倒在她前面,她赶紧把人扶起来,并推着轮椅把他送回了家。就这样,她认识了俊杰。

    俊杰曾是军人,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腿部瘫痪,可这并没影响他的事业,反而令他成为海口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商。看到他,秋云很羞愧,同是残疾人,为何相差那么大?俊杰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,从书房里拿出一本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,并在上面写着“赠给中国的海伦·凯勒”,然后递给秋云。

    “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,我不想再碌碌无为混迹一生,我要干出自己的事业。”带着满腔斗志,秋云回到武汉。

    回家后,秋云将原来开的副食店里装上了电话,正是这部电话,成就了她事业上的辉煌。那时,附近就她的小卖部有电话,她常常帮人传递信息。一天,她接到一通长途电话,拿起电话喂了几声却没人出声,正想挂电话时,对方说:“你等等,玉萍找你。”玉萍?她一愣,突然想起前几天王大妈说女儿失踪了,在找女儿。会是她吗?“我被人卖了,你赶紧喊我妈来找我。”一听声音,秋云立刻确认是王大妈的女儿,快速记下了她说的地址。挂上电话,她立刻通知王大妈报警,最终成功救下玉萍。这件事之后,秋云意识到原来电话可以有这么大的帮助,脑子里萌生了一个想法:办条公益热线帮更多的人。

    1994年,“秋云倾心热线”正式开通。

    她的热线很快引起了巨大反响。1995年,她又成立了“秋云志愿者协会”,并常常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种义卖、义演,为更多人服务。随后,她又捐建了“秋云希望小学”。当时,活动的费用全靠她的副食店支撑,常常这里赚了一万,那里就花去八千。她的行为,赢得一致赞誉,还获得了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的称号,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。

    艰难的生活

   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,秋云遇见了廖平,两人因热线相识。有一次,秋云生病,廖平知道后立即赶来照顾,对她百般呵护,秋云被深深感动了。病好后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
    1997年4月15日,秋云和廖平领证结婚了。没想到,当晚廖平就说:“从今往后,你不能光顾着热线,得多替这个家想一想。‘十大杰出青年’每人不是有30万奖金吗?是不是先拿点出来,把这个家建设一下?”

    秋云傻了,“难道跟我结婚,你是为了奖金?”廖平不置可否。秋云心凉了,说:“钱已被我捐出去了。”廖平不信,天天找她要钱,她不胜其烦。

    这段仓促的婚姻,在秋云的儿子出生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。心灰意冷的秋云在儿子一岁时把他送出国,让在美国的朋友帮忙照看,而她则只身南下,去了深圳。

    刚到深圳,秋云租下一家经营不善的咖啡厅。白天,她卖自助餐,让旅游公司带团来吃。晚上,她办起以交友为目的的《心灵之约》,请不同嘉宾参加讨论,诉说心事。活动结束,她又为的士司机准备10元钱的快餐。就这样,她硬是在一个月里让死气沉沉的咖啡厅变得异常火爆。

    老板见生意好了,抬高一大截租金,无奈的秋云只能拿手里仅有的2万元付首付按揭了一套房。拿到钥匙,她简单地刷了墙,装上地板砖,把《心灵之约》搬了进去。

    很快,秋云又把《心灵之约》升级成婚姻猎头公司。她提供猎头服务,先详细了解客户需要什么类型,并让对方接受更合理的婚姻观念。落实后,猎到的目标,她一个个亲自去见,筛选完再确定介绍哪一个给会员。网络、报纸、电台、广告,她通过各种途径帮客户物色合适的对象。而收取的费用,也从最初的400、1000元,变成后来的1万、2万、10万元。

    同时,她还做线下活动,请嘉宾做话题讨论,一对一互动。她也跟电视台合作,当年非常火的一档电视相亲节目就是借鉴了秋云的创意。名气大了,生意也越做越大,她的分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花,就连在美国也有办公室。

    或许应了那句“树大招风”,在事业最红火时,秋云被黑社会盯上了。陆冰本来是她的会员,见她挣了不少钱,就威逼利诱借给她50万,美其名曰帮她壮大事业。可之后两年,他靠着她写下的50万元的欠条,总共从她那里要债近200万元。

    “经常有十几个彪形大汉拿刀逼着我还钱。有一次,我和一个影楼老板被他们关在一间宾馆里。不拿钱,他们就把我和那人的头摁到马桶里打。”秋云说,后来她只能把房子卖掉,“当时市价2万元/平米,我被逼着1万5成交,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啊。”即便如此,陆冰仍不肯放弃敲诈的邪念,扬言秋云必须再拿出100万元才能彻底了断,否则就绑架她的家人,再通过媒体将她的名誉搞臭。

    2011年9月,见秋云不给钱,陆冰在网上放出消息:全国“十杰”秋云欠债不还。消息一出,举国哗然,她被推到风口浪尖。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、质疑,被榨得一无所有的秋云委屈极了。无奈,她搜集了大量的转帐凭证、录音、视频等有效证据,准备用法律来为自己讨回个公正和清白。然而,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,因为只有活着才是希望。既然自己已承担了一切痈苦,又何必再去牵扯那些无辜的亲人、朋友?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“全国‘十杰’秋云欠债不还”的网络风暴在当事人的不追究下不了了之。

    北京岁月

    在深圳那段噩梦般的日子里,意志消沉的秋云几次都想过自暴自弃,是肖尚清给了她力量和温暖。

    肖尚清是秋云十多年的老朋友,两人初次见面是2002年。那时,秋云刚到深圳,事业、生活都毫无起色。肖尚清刚好出差到深圳,特意陪她逛街、爬山。秋云还记得,七姑娘山的山路两旁有带尖刺的杂草,下山时,肖尚清把她背在背上,小心呵护。从山上下来,她打趣道:“你身上的骨头硌得我生疼。”他看着她,很久才冒出一句:“以后,不管遇到什么,我都会护着你。”这句话让秋云很感动,可她却不敢再跨出那一步。肖尚清理解她,多年来他们一直以礼相待。

    敲诈事件后,他一得到消息,立即赶去安慰她:“不如换一个行业、换一座城市去打拼,这样也能换一份心情。”秋云犹豫不决,放弃一份自己从事了16年的情感事业,对于一个已过40的女人,还能找到社会的价值吗?他却坚定地说:“无论贫穷与富贵我永远保护你。”豁然开朗的秋云,终于勇敢接受了这段迟到十年的爱情,和他步入婚姻殿堂。

    2012年6月,秋云揣着5000元去了北京。以前,她到北京出差、学习都是住五星级酒店,吃大餐,可这次,她亲身体验了6张床一个房间的地下室,7元钱吃一天的生活。

    有落差的不仅是食宿,找工作也四处碰壁。同行们不敢用她,担心她是卧底。其它行业往往对年龄和专业有硬性要求,难道一个曾走南闯北且成功经营过9家公司的负责人竟成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落?到北京的第二个星期,她终于接到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面试通知。面试后,经理委婉地告诉她:“我们是没有底薪,只拿提成的。”谁也没有想到,不过几个月时间,她就用自己来京后挣到的第一桶金,赢得了公司30%的股份。

    不久前,记者在北京见到了生活中的秋云:她仍然长发飘逸,不施粉黛,却清雅脱俗,两个甜甜的酒窝承载着满满的幸福与自信。现在的她,每一天都过得很踏实,很认真,除了奔忙于各大工程的招投标工作,为精英人士义务做猎头红娘竟成了朋友圈中的经典案例;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圆梦计划公益巡讲也成了她为之奋斗的动力。她说:“人,只要保持归零的心态,人生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。”

分享到:

关于我们 | 网站帮助 | 诚聘英才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本网动态 | 网站地图

青海在线 联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2005-2013
www.qhdaily.cn 信息真实紧供参考 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